在骨科臨床,骨折的成因一般有三種:

1.暴力作用

主要指各種外傷通過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傳導造成骨折。前者引起的骨折發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擊后,脛腓骨骨幹在被撞擊的部位發生骨折,這就是直接暴力骨折,周圍軟組織也同時受傷;而間接暴力引起的骨折發生在受傷部位以外,如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向肢體近端傳導,可發生橈骨遠端骨折、肱骨骨折等,中老年人常見的骨折多屬於間接暴力骨折。

2.骨骼疾病

骨骼患各種疾病後強度降低,遇輕微外力即出現骨折。這種骨折發生在骨骼疾病基礎上,稱為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腫瘤等,老年骨質疏鬆基礎上發生的骨折也屬於病理性骨折。在臨床上,經常有脊柱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患者,追問其病因,經常是打了個噴嚏或是彎腰提了下水壺。

3.積累勞損

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外力集中作用在骨骼的某一點上,受到反覆力的刺激可出現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又稱疲勞骨折。應力性骨折經常是在長距離行軍或長跑運動后發生,部位多是在承受身體重量和一些經常受肌肉力量反覆作用於其上的骨骼,例如:第2跖骨及腓骨下1/3處,另外,腰椎、肋骨。

最早被提到的應力性骨折發生在1855年的普魯士軍隊里,當時是出現在新兵的跖骨上,被人們稱為「行軍性骨折」(march
fracture)。近年來,由於參與休閑和競技運動的人數劇增,這種以往只發生在新兵身上的應力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運動員的身上出現。其發生原因是鍛煉者肌肉疲勞,肌肉收縮力減退,難以承受運動時加在骨骼上的應力,長時間反覆應力作用和超常負荷雙重作用下使骨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尤其合併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極易發生應力性骨折。

應力性骨折的癥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周內逐漸地顯現出來。與其它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癥狀不同,應力性骨折的癥狀多停留在同一部位且疼痛較明顯。患者長時間或劇烈運動后通常出現前足疼痛,休息數秒鐘后可消失,在隨後的訓練中,疼痛的發生越來越早,越來越重,以致不能進行運動,觸及腫脹部位可引起疼痛,甚至躺在床上都會有疼痛感。在患病早期,X線檢查通常無法顯示骨折,故容易漏診或誤診,需要在兩周后複查拍片;CT檢查可以直觀的顯示骨折的位置與範圍,同時對於傷后的隨訪也具有重要價值;核磁共振檢查由於能夠清楚地顯示骨折線及髓腔和周圍軟組織水腫、出血情況,故對應力性折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對應力性骨折的治療,包括制動、休息、藥物等,可靠的外固定治療有利於骨折恢復。骨折癒合后應注意根據自己體質掌握好運動量和運動要領,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在過硬的場地進行跑跳運動,飲食上注意營養豐富,均衡全面,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對於存在骨延遲癒合或不癒合的患者,可以考慮採用手術治療。